作者姓名:李悟
学校地址:六安市龙河中路 裕安区职教中心
年级和班级:2016级 护理1605班
指导教师:范传余
题目:匠心独运 成就出彩人生
本人承诺:我承诺本作品属本人原创
亦严亦慈皆真情
——读《傅雷家书》有感
阅读充实了我们的课余生活,增长我们的人生阅历,同时开阔了我们的眼界,丰富了我们的人生。随着课外阅读的展开,我翻开了《傅雷家书》。这本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,这么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,它是傅雷夫妇写给傅聪,傅敏的家信摘编,一共186封书信,其中最长的一封长达七千多字。每封信中我都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女的殷切父爱,字里行间我仿佛看见了一位父亲端坐着,耐心讲述做人的道理,自身的修养,并用自己的人生言传身教。
傅雷先生是近代翻译家,教育家,作家,评论家,也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重要缔造者之一,其妻朱梅馥温柔娴熟,傅雷先生翻译了大量外国的文学作品,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,他的文学点评精湛,深入浅出。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,在文革中不堪凌辱傅雷先生,与其夫人双双自缢,傅雷先生时年五十八岁。傅雷先生坦坦荡荡,临走之前将事情都安排好了,遗书笔墨秀丽,陈列了十三条,把身后事情交代清楚,连保姆周菊娣的“过渡费”都准备好了“她是劳动人民,一生孤苦,我们不愿她无辜受累”,甚至于火葬费都没有遗落,可见他们不想见任何人的,也不愿任何人为他们受累,这份从容坦荡,光明磊落让人心怀感动。
我想,也只有这样高尚的父母才能培养出那样优秀的孩子,长子傅聪著名的钢琴家,次子傅敏英语特级教师。中国父母历来-重视对孩子的教育,‘昔孟母,择邻处”,孟母是中国式父母的典范,为了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,三次搬家,最后选择安家于学堂的附近,孟母虽然只是一个家庭妇女,但却注重对孩子的教育,懂得学习环境的重要性,孟子成为了伟大的思想家,教育家,更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。北宋时期的杰出文学家和史学家欧阳修,也是一位书法家,朱熹称赞他,欧阳公子如其人,外若优游,中实刚劲。欧阳修小时候家境贫寒,家里供不起他读书,他的母亲就用荻草在地上写字,教他读书,欧阳修在书法上的造谐自然也得益于母亲对他的教导。孟母和欧母同样造就了两个在各自领域的杰出人才,在教育子女方面给了后人借鉴。
反观现在的父母们一味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,要什么就给什么,过分溺爱,以至于孩子丧失了独立的机会,“不努力就能够获得”,这样的孩子又怎能体会成功的艰辛?又怎能坦然面对失败的历练?由于父母的溺爱造成了孩子的悲剧,不免让人扼腕叹息,父母他们也是爱,只不过是用错了方式。“生活要严肃,有规律,有节制,经济方面要有计划预算,用钱要适当,总之,行事不可凭冲动,图一时之快,必须深思熟虑,你个人更不可使性”,傅雷先生在家书中这样写道。可以感受到傅雷先生是一位极其严格的“狼爸”,他的严格,近似残酷,钢琴家傅聪后来回忆起父亲对他的体罚,记忆犹新,“爸爸打我真痛”。傅雷夫妇为了儿子学琴,卖掉了母亲陪嫁的首饰,给傅聪买了架钢琴,傅雷先生端端正正的为傅聪抄五线谱。
傅雷先生是“狼爸”,也是慈父:“亲爱的孩子,你走第二天,就像写信,怕你烦,也就罢了。可是没有一天不想着你,我和你妈妈老是想起你二三岁到六七岁的小故事-------这一类话我们不知道有多少和你说,可是不敢说。”字里行间流露出父亲对孩子的想念,把爱都化作了期盼。有人这样评价傅雷的教育方法:“傅雷先生的教育理念是先进的,但他的教育方法却是严厉的,严格的近似残酷。”
傅雷先生给傅聪最后的赠言是:第一做人,第二做艺术家,第三做音乐家,最后才是钢琴家。我想,做人的道理仅靠‘教’是教不出来的,更是在于“示范”,正是因为有了傅雷先生这样“严父”加“慈父”,才能培养出傅聪,傅敏这样优秀的子女。《傅雷家书》值得父母和我们一起去认真去读。